凡高
2006/03/20

  文森特·凡高(1853-1890)是荷兰最有名的画家之一,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。

  凡·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。24岁之前,凡·高曾在海牙、伦敦、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。后来成为传教士,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,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。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,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。

  凡高的绘画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5个时期:荷兰时期、巴黎时期、阿尔时期、圣-雷米时期和奥维尔时期。

  荷兰时期1880-1885)

  1880年,凡高决定要成为一名画家。他到处求学,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,向其表姐夫-荷兰风景画家安东·莫夫学习,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。他克服种种困难,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。

  在1886年以前,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。这时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,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,画面深沉,厚实,有极强的乡土气息。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,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----米勒的影响。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《吃土豆的人》、《纺织工》等。

  巴黎时期1886-1888)

  1886年2月,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。在这里,凡高结识了保罗·高更、埃米尔·贝尔纳、图卢兹-劳特累克、卡米尔·毕沙罗、修拉和塞尚等画家。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老爹。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,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,画面变得明亮、清新。并运用了点彩法等一些印象派技法。同时,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。

  阿尔时期1888-1889)

  1888年初,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喧嚣的城市生活,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,寻找他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。他租下了"黄房子",准备建立“画家之家”(又称“南方画室”)。他在阿尔居住长达一年之久。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,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、田野、花朵、河流、农舍和教堂,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: “明亮一些,再明亮一些!”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。《向日葵》、《夜间咖啡馆》、《收获景象》、《海滨渔船》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。但他依然只能靠提奥的资助生活。

  10月,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,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。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,打算画一打(12幅)的向日葵。不久,由于性格的差异和艺术观点的分歧,俩人关系逐渐恶化。在一次激烈争吵后,高更离去,凡·高在激动中割下了右边的耳朵。

  圣-雷米时期1889-1890)

  5月,凡高主动要求来到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(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,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: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,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)。

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,但平时他极为清醒,还创作了大量作品。凡高认为: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...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,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,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。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!

可以说,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,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。可在当时,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,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,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其兄弟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。

  奥维尔时期1890)

  1890年,经过圣雷米的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,病势稍有好转后,凡·高回到巴黎,住在瓦兹河畔的奥维,接受加歇医生的专门治疗,并勤奋作画,作有《加歇医生肖像》、《奥维尔的教堂》、《麦田上的鸦群》等。在1890年7月27日,凡高对着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,两天后因伤势过重去世。

  在他37年的短暂一生中,凡高真正做为画家的生涯只有短短的10年。但就是这10年,他给后人留下了800多幅油画,1000多幅素描、水彩。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,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。他将其“能吞没一切的热情”传达给了人类!